媒体看乌铁(9月8日至9月21日)
9月8日至9月21日,新疆铁路部门围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新疆今年开行旅游列车超300列、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双口岸货发量再创新高、疆煤外运量同比增加7.4%、铁路助力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在省部级以上各类媒体刊发报道77条,其中中央级媒体53条。
9月19日,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中国新闻”“正点财经”“今日环球”“经济信息联播”等栏目、《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科技日报》、央广网刊发《新疆今年开行旅游列车超300列》,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刊发《今年进疆旅游列车已达240列 同比增长九成多》,报道了今年铁路部门已在新疆开行旅游列车308列。其中,从国内其他省(区市)开行的进疆旅游列车达240列,同比增长90.5%,为推动新疆旅游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旅发集团林闻、乌鲁木齐站陶令伟、融媒体中心协助报道)
9月17日,载着近150名游客的Y913次“天山号”旅游列车从乌鲁木齐站缓缓驶出,开启为期10天的大美新疆之旅。据悉,今年铁路部门在新疆累计开行旅游列车超300列,其中由疆外各地开行的进疆旅游列车达240列,同比增长90.5%。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新疆各地文旅产业不断提档升级,乌鲁木齐、阿克苏、喀什等地文旅活动丰富多彩,多元民族文化与独特自然风光,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选择坐着火车畅览大美新疆。从四川、河南、贵州、广东、江西等全国24个省区市开赴新疆的旅游列车,如“熊猫专列·成都号”“中原铁道·大河之南号”“南方列车·潇湘号”等极大丰富了新疆旅游产品供给,提供了高品质旅行体验,为推动新疆旅游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铁路部门精准铺画列车运行图,提供运能保障。今年7月1日实施的三季度列车运行图,增加进疆及疆内旅游列车运行线个州市地的主要旅游热点区域,保障旅游列车高质量开行。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优化到发时刻,列车旅时压缩,不断提升疆内关键区段的列车通过能力,6月26日新疆单日开行进疆旅游列车达33列,创历史新高。
旅客出行体验不断提升。铁路部门加大旅游列车车体改造力度,优化完善列车设备设施,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文化活动。沈阳、上海、成都局集团公司适老化改造投用的“沈铁假日号”“长三角号”“锦绣山河·岷江号”等旅游列车,串联美食美景和人文名胜,助力银发一族追寻诗与远方;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打造“慢旅行·深体验”模式,在旅游列车上增加旅拍、下午茶、IM电竞赏夕阳、庆生等特色活动,让旅客享受美好旅行生活。同时,铁路部门在列车上配备血压仪、血糖仪等,还推出低脂、低盐、低糖、易消化的适老化餐饮,为银发游客提供温馨便捷服务。
“铁路+文旅”融合新渠道,助力旅游经济提档升级。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通过图定列车与旅游列车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疆内铁路快捷交通圈,乌鲁木齐与伊宁、阿克苏、喀什、博乐等8个旅游热点城市间实现火车“一站直达”,为自治区旅游经济提档升级提供运输支撑。谱系化开行“新东方快车”“天山号”“环塔游”等特色旅游列车,结合季节特点、民俗风情,今年开行“薰衣草专列”“看山花专列”“赛里木湖蓝冰之约”“阿勒泰滑雪之旅”等疆内特色旅游列车65列。精心打造乌鲁木齐、吐鲁番北、伊宁、喀什等6个标杆客运站,增设新疆风光、特色文创展示区,融入“天山雪莲”服务品牌,将车站打造成为展示大美新疆和铁路文化的“窗口”。
天山深处,国道218线那拉提至巴仑台公路控制性工程艾肯隧道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在高寒高海拔环境中抢抓黄金施工期,掀起24小时不间断作业热潮。
“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全力推进隧道工程建设,力争7—8月实现出口贯通。”那巴公路第五标段负责人刘吉祥说。目前艾肯隧道各工作面正开展24小时不间断作业,400余名施工人员争分夺秒推进工程进度。
G219线温泉至霍尔果斯公路三标段施工现场,建设者坚守岗位,全力推进隧道、路基、桥梁、涵洞等工程建设。节日期间,全线余台,形成“机声轰鸣、焊花飞溅”的繁忙景象。
“‘温泉号’TBM(硬岩掘进机)昼夜不停,同时不断加强安全管控,确保施工安全。”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温霍公路项目三标段安全总监杨腾飞说,目前莫逊山隧道平行导洞累计掘进3575米,为项目如期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阿尔金山下,若羌河资源路——这条贯穿若羌工业园区与南部锂钾矿产富集区的“经济动脉”,正以每天1.5公里的摊铺速度从中间分别向阿尔金山深处和若羌县城方向延伸。
“投入300多名施工人员、90余台沥青摊铺机、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计划6月底前完成沥青摊铺施工。”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若羌河资源路项目总工程师李磊说。
作为若羌县新能源、新材料加工基地建设的关键核心配套工程,若羌河资源路总投资12.7亿元、全长98.45公里,自2022年动工,建成后将显著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完善交通网络,为若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在将淖铁路增建二线号特大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有的开挖防护桩基础,有的绑扎钢筋,有的浇筑混凝土,“施工现场7台旋挖钻机同时施工,预计6月底前完成大桥桩基施工作业任务。”该工程S3标段项目常务副经理沈自强说。别勒西1号特大桥全长4026.08米,是将淖增建二线工程一项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建设者加紧施工,为后续架梁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9月8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刊播《新疆 金秋美景多 加开旅游专列满足慢游需求》、新疆广播电视台新疆新闻联播、丝路视听栏目刊播《新疆今年已开行旅游专列55列》,报道了铁路部门加开多趟旅游专列,方便游客出行,铁路部门已开行55列旅游专列,1.8万人次游客选择坐着火车畅游大美新疆。(旅发集团林闻、乌鲁木齐站陶令伟、融媒体中心协助报道)
9月13日,央视“新闻联播”刊播《【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丝路开放新高地》、“新闻直播间”刊播《 霍尔果斯:从“边陲小城”到“国际枢纽”》、《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刊发《新疆口岸书写开放发展新篇章》、新疆广播电视台“新疆新闻联播”刊播《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织密亚欧物流网》、《人民铁道》报刊发《国门口岸新脉动》,报道了新疆铁路助力口岸经济繁荣,通过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口岸开行的中欧班列线条,辐射亚欧多国。(阿拉山口站郑鑫、霍尔果斯站杨利业协助报道)
从霍尔果斯口岸通关,把中国生产的新车开到哈萨克斯坦境内,交付验收后再乘坐跨国客运大巴返回国内,这是“摆渡人”王瑞日常的工作流程。
选择做这一行的原因,王瑞向记者坦言:“我以前是一名货运司机,常年跑长途运输。‘摆渡人’的工作相对而言轻松很多,压力没有那么大,还能带来一笔不错的收入。”对王瑞来说,驾驶着崭新的汽车,把它们及时完好地交到客户手里,带来的还有满满的成就感。
从2021年王瑞初次接触“摆渡人”职业,到今天职业“摆渡人”的供不应求,背后正是新疆口岸经济持续繁荣的写照,展露出新疆深化对外开放中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新疆口岸搭建了对外开放的黄金桥梁。从政策红利赋能通关效率提升,到跨境贸易催生物流、服务等新业态扩容,新疆各大口岸不仅是商品流通的枢纽,更成为带动产业升级、就业增长的引擎。
在霍尔果斯口岸,“钢铁驼队”昼夜穿梭,引擎轰鸣声此起彼伏。今年前7月,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2638.3万吨,同比增加2.9%。口岸进出口商品种类从食品、百货、纺织品等低附加值的商品,逐步拓展到现在的工程机电、农副产品、国产汽车和高新技术产品等数百个种类,书写下新疆发展的新篇章。
在阿拉山口口岸,跨境货车川流不息。截至9月1日,超过5000列中欧(中亚)班列经阿拉山口口岸通行,畅通无阻的物流,夯实了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基础。
在都拉塔口岸,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通过国际联运班车以及自驾的方式往来于两国之间,截至9月9日,超10万人次旅客经都拉塔口岸出入境,同比增长56.9%,扩大了民间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渠道。
“智慧海关”的建设,以更精准、更高效的监管服务,为跨境人员往来、物资流通提供坚实保障。“自2016年开出首趟中欧班列至今,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班列年通行量从2016年的不足400列迅速增长至2024年的8730列;从每日进出境2至3列、搭载几百吨货物、种类单一的服装鞋靴,到单日进出境27列以上、搭载货物逾万吨、种类丰富至200多种。中欧班列行稳致远,与这座年轻口岸一起步入了发展快车道。”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霍尔果斯站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副主任李安康告诉记者。
“选择在霍尔果斯市投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看好这里的发展前景。”庆琅国际酒店负责人何文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企业布局的核心考量,“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口岸城市,这里的文化旅游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发展潜力。”
听!一列列装载着琳琅满目货物的中欧(中亚)班列,如同修长的手指,在钢铁和枕木相间的黑白键上,奏响深化发展战略对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铿锵有力的进行曲:目前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班列线个城市和地区;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通行班列线个省区市,通达德国、波兰等21个国家。
瞧!从一间间仓储库房中繁忙进出的货车,敲击着增强地区发展动能、增进人民福祉的奋进鼓点:乌鲁木齐海关首创的“公路口岸+属地直通”模式,2023年11月率先在阿拉山口口岸运行。通过“流程优化、智能化改造、分步实施、推广复制”,目前该模式在全疆13个公路口岸和属地业务现场落地。
看!一个个像“摆渡人”那样的普通群众,认真生活、努力工作,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共同浇灌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幸福之花。他们或许是铁路检修工,或许是跨境电商企业职工,或许是乡村旅游向导——正以千万个“小努力”汇聚成新疆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大动力”。
从霍尔果斯口岸到阿拉山口口岸,再到都拉塔口岸,广袤的新疆大地上纵横交错的路轨,编织成一张巨大的交通网络。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新疆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这张网络昼夜不停,将“中国制造”送向中亚、欧洲,又把能源、矿产等货物运抵内陆,让新疆成为“一带一路”上的关键枢纽。
“呜——”站台上整装待发的列车吹响了启动的号角,承载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从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枢纽口岸次第驶出,在连接亚欧大陆、促进贸易融通、增进民心相通的道路上,在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具体实践中,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天山深处,国道218线那拉提至巴仑台公路控制性工程艾肯隧道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在高寒高海拔环境中抢抓黄金施工期,掀起24小时不间断作业热潮。
“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全力推进隧道工程建设,力争7—8月实现出口贯通。”那巴公路第五标段负责人刘吉祥说。目前艾肯隧道各工作面正开展24小时不间断作业,400余名施工人员争分夺秒推进工程进度。
G219线温泉至霍尔果斯公路三标段施工现场,建设者坚守岗位,全力推进隧道、路基、桥梁、涵洞等工程建设。节日期间,全线余台,形成“机声轰鸣、焊花飞溅”的繁忙景象。
“‘温泉号’TBM(硬岩掘进机)昼夜不停,同时不断加强安全管控,确保施工安全。”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温霍公路项目三标段安全总监杨腾飞说,目前莫逊山隧道平行导洞累计掘进3575米,为项目如期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阿尔金山下,若羌河资源路——这条贯穿若羌工业园区与南部锂钾矿产富集区的“经济动脉”,正以每天1.5公里的摊铺速度从中间分别向阿尔金山深处和若羌县城方向延伸。
“投入300多名施工人员、90余台沥青摊铺机、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计划6月底前完成沥青摊铺施工。”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若羌河资源路项目总工程师李磊说。
作为若羌县新能源、新材料加工基地建设的关键核心配套工程,若羌河资源路总投资12.7亿元、全长98.45公里,自2022年动工,建成后将显著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完善交通网络,为若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在将淖铁路增建二线号特大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有的开挖防护桩基础,有的绑扎钢筋,有的浇筑混凝土,“施工现场7台旋挖钻机同时施工,预计6月底前完成大桥桩基施工作业任务。”该工程S3标段项目常务副经理沈自强说。别勒西1号特大桥全长4026.08米,是将淖增建二线工程一项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建设者加紧施工,为后续架梁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9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刊播《1至8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41亿元 》,报道了新疆伊宁至阿克苏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为早日开工建设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9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刊播《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天堑织网变通途》,报道了全长825公里的和若铁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串联起9座新建客运站,结束南疆5个县不通火车的历史,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完成闭环。火车开到于田县,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的故事就在这里代代相传。如今的新疆,铁路营业里程9557公里,覆盖全疆80%以上县级行政区域。
9月14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刊播《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织密立体交通网 铺就发展快车道》、“石榴正红映天山”栏目刊播《新疆 “走得了”到“走得好” 立体交通网越织越密》,9月19日,央视新闻播出《直播新疆 走进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交通立体网 打通新通道》,报道了新疆铁路从无一寸铁路到9557公里钢轨,穿越天山南北,连通东西内外不断延伸的铁路路网,为经济繁荣与民生改善注入强劲动力。
9月16日,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晚间快讯”、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财经客户端刊发《今年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已通行中欧(中亚)班列7000列》,报道了9月15日18时,一列满载电子产品、日用百货的中欧班列从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鸣笛启程,驶向格鲁吉亚波季,这是今年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的第7000列中欧(中亚)班列,相较去年提前44天。(霍尔果斯站杨利业协助报道)
9月15日18时,一列满载电子产品、日用百货的中欧班列从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鸣笛启程,驶向格鲁吉亚波季,这是今年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的第7000列中欧(中亚)班列,相较去年提前44天。
今年5月份,霍尔果斯口岸启动“智慧铁路口岸+属地快速通关”改革,进口货物口岸通行时间从2至3天压缩至16个小时内,降幅达70%;属地出口货物作业时间从6小时压缩至1小时,降幅达80%。海关与铁路数据实现实时互通,可以实时跟踪物流轨迹和班列信息,使班列整体通关时效提升50%以上。
目前,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的班列线个城市和地区,运载的货物品类涵盖日用百货、汽配零件、电器电子产品、大型设备、建材家装、文体用品、钢材等200余种。
天山深处,国道218线那拉提至巴仑台公路控制性工程艾肯隧道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在高寒高海拔环境中抢抓黄金施工期,掀起24小时不间断作业热潮。
“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全力推进隧道工程建设,力争7—8月实现出口贯通。”那巴公路第五标段负责人刘吉祥说。目前艾肯隧道各工作面正开展24小时不间断作业,400余名施工人员争分夺秒推进工程进度。
G219线温泉至霍尔果斯公路三标段施工现场,建设者坚守岗位,全力推进隧道、路基、桥梁、涵洞等工程建设。节日期间,全线余台,形成“机声轰鸣、焊花飞溅”的繁忙景象。
“‘温泉号’TBM(硬岩掘进机)昼夜不停,同时不断加强安全管控,确保施工安全。”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温霍公路项目三标段安全总监杨腾飞说,目前莫逊山隧道平行导洞累计掘进3575米,为项目如期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阿尔金山下,若羌河资源路——这条贯穿若羌工业园区与南部锂钾矿产富集区的“经济动脉”,正以每天1.5公里的摊铺速度从中间分别向阿尔金山深处和若羌县城方向延伸。
“投入300多名施工人员、90余台沥青摊铺机、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计划6月底前完成沥青摊铺施工。”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若羌河资源路项目总工程师李磊说。
作为若羌县新能源、新材料加工基地建设的关键核心配套工程,若羌河资源路总投资12.7亿元、全长98.45公里,自2022年动工,建成后将显著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完善交通网络,为若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在将淖铁路增建二线号特大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有的开挖防护桩基础,有的绑扎钢筋,有的浇筑混凝土,“施工现场7台旋挖钻机同时施工,预计6月底前完成大桥桩基施工作业任务。”该工程S3标段项目常务副经理沈自强说。别勒西1号特大桥全长4026.08米,是将淖增建二线工程一项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建设者加紧施工,为后续架梁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9月20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新华社客户端刊登《新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突破1000万吨》,报道了今年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提前43天突破1000万吨,同比去年增长17.6%。(霍尔果斯站杨利业协助报道)
9月18日,央视新闻播出《天山放歌 第2集 实干奋进》,9月16日,新华全媒+刊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疆各项事业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之富民兴疆篇》,报道了和若铁路的开通彻底结束了南疆洛浦、策勒等地不通火车的历史,极大改善了沿线百姓的出行条件,带动当地旅游、物流和经济发展,是助力南疆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交通大动脉。(库尔勒客运段李磊、任军协助报道)
9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乌鲁木齐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创新激发活力 开放助推发展》,报道了新疆铁路构建亚欧大陆桥核心通道,中欧班列加速跑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并引进沿线商品,显著提升新疆对外开放水平,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战略通道。
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如今,一列列从新疆乌鲁木齐始发的班列,见证着这座大陆腹地的城市走向开放前沿的决心与成效。
初秋时节,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作业场里机车穿梭,一片繁忙。从这里出发,一路向西,中国制造的产品2天抵达哈萨克斯坦、8天抵达俄罗斯、16天抵达荷兰,已有9700余列中欧(中亚)班列由此驶出。
东联西出,跨越山海。陆港区内,条条铁轨纵横交错。新疆鲁新丰驰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的货物刚刚搭乘新疆“天山号”多式联运品牌班列启程,前往哈萨克斯坦。该公司业务主管井惟华说:“‘天山号’常态化开行以来,货物发运时效大幅提升。”
陆上丝路日夜不息,空中丝路织线日,朝阳映红博格达峰的皑皑白雪,也照亮了全新启用的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T4航站楼。“扩容”后的天山机场客货运航线个城市通航,今年以来国际货邮吞吐量增长446%,成为全球航空货运出港增长最快的机场。
铁路运输,运量大、成本低;航空运输,效率高、覆盖广。二者优势如何兼得?今年4月,全国首趟铁空联运跨境班列“粤新快线余吨货物从广东广州经铁路运输至乌鲁木齐,24小时内转乘航空货运包机直达欧洲,创造高效运输纪录。
截至目前,“粤新快线万吨。“铁路+航空”的联运创新,充分融合了乌鲁木齐陆港与空港联动发展的优势,实现了铁路与航空运输资源的互补,搭建起“华南货、新疆转、亚欧达”铁空联运跨境物流的全新通道。
物流通道跑出加速度,开放平台带来新活力。“我们积极整合国际陆港区、临空经济区、综合保税区等各类开放平台,设立管理服务机构,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功能,努力打造面向亚欧的开放引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枢纽,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展示窗口。”乌鲁木齐市委副书记,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与临空经济区(以下简称“双港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葛坦说。
乌鲁木齐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既不临江又不沿海。葛坦说:“以创新激发活力,以平台助力发展,才能持续推动对外开放不断向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拓展。”
在距离天山机场不远处,矗立着4个体积巨大的航油罐。执飞国际航线的飞机需加注保税航油时,可通过管道从保税仓直接加注。加注保税航油,执飞国际航线的飞机每吨航油成本能降低13%左右。
“保税航油落地一年来,加注量已突破10万吨,为企业节约8500万元。”双港片区管委会空港服务局副局长鞠慧介绍,该业务落地后,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作用加速释放。
不久前,一架格鲁吉亚航空公司的飞机在乌鲁木齐南航维修基地顺利完成检测、维修。在乌鲁木齐,飞机保税维修实现了“从无到有”并常态化开展业务。
“保税维修业务流程短、耗时少、报关便利、综合费用低,能为企业节省时间和成本。”双港片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子欢介绍,目前该维修基地已承接2家国外航司飞机保税维修业务。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开拓创新、担当作为。“依托自贸试验区建设,我们形成了多项制度创新成果,为新疆乃至全国对外开放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乌鲁木齐市口岸管理办公室主任任宏伟介绍,“很多成果都已经转化为成熟商业模式,成为乌鲁木齐开放的‘品牌项目’。”
全国首创“智慧铁路口岸+属地快速通关”模式,进口通行时间从2—3天缩短至16小时;开行全国首列中亚国际联运商品汽车图定班列,通关时间由原公路运输的3天压缩至3小时;全国首创国际运输“软篷施封”,降低物流成本20%……
万商云集,共享机遇。乌鲁木齐不断以更高水平的开放链接世界,海内外企业纷至沓来。丝路(新疆)航空机场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源自哈萨克斯坦的企业,负责人张怀杰说:“我们正在努力建设一条新疆航油供应中亚的新通道,并打造一条‘中国—哈萨克斯坦—欧洲’的航空货物走廊。”
数据显示,1—7月,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新设企业4337家,同比增长20.9%;外贸进出口额达351.5亿元,同比增长31.8%,为乌鲁木齐市贡献了58.4%的外贸进出口额。
天山深处,国道218线那拉提至巴仑台公路控制性工程艾肯隧道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在高寒高海拔环境中抢抓黄金施工期,掀起24小时不间断作业热潮。
“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全力推进隧道工程建设,力争7—8月实现出口贯通。”那巴公路第五标段负责人刘吉祥说。目前艾肯隧道各工作面正开展24小时不间断作业,400余名施工人员争分夺秒推进工程进度。
G219线温泉至霍尔果斯公路三标段施工现场,建设者坚守岗位,全力推进隧道、路基、桥梁、涵洞等工程建设。节日期间,全线余台,形成“机声轰鸣、焊花飞溅”的繁忙景象。
“‘温泉号’TBM(硬岩掘进机)昼夜不停,同时不断加强安全管控,确保施工安全。”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温霍公路项目三标段安全总监杨腾飞说,目前莫逊山隧道平行导洞累计掘进3575米,为项目如期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阿尔金山下,若羌河资源路——这条贯穿若羌工业园区与南部锂钾矿产富集区的“经济动脉”,正以每天1.5公里的摊铺速度从中间分别向阿尔金山深处和若羌县城方向延伸。
“投入300多名施工人员、90余台沥青摊铺机、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计划6月底前完成沥青摊铺施工。”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若羌河资源路项目总工程师李磊说。
作为若羌县新能源、新材料加工基地建设的关键核心配套工程,若羌河资源路总投资12.7亿元、全长98.45公里,自2022年动工,建成后将显著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完善交通网络,为若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在将淖铁路增建二线号特大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有的开挖防护桩基础,有的绑扎钢筋,有的浇筑混凝土,“施工现场7台旋挖钻机同时施工,预计6月底前完成大桥桩基施工作业任务。”该工程S3标段项目常务副经理沈自强说。别勒西1号特大桥全长4026.08米,是将淖增建二线工程一项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建设者加紧施工,为后续架梁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9月10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刊发《准东能源通道高效运转 “疆煤外运”跑出加速度》、新华社客户端刊发《“铁妞”带你看“煤不落地”装车现场》、新疆广播电视台“新疆新闻联播”栏目刊发《前8月新疆铁路疆煤外运量同比增加7.4%》,报道了“坐着高铁看中国·见证新疆发展变迁”主题采访活动成员走进准东站,实地感受“疆煤外运”的高效运转节奏。截至今年8月,新疆铁路准东站货物发送量达107.39万吨,同比增长34.76%,完成年度计划97.6万吨的110.03%。(乌鲁木齐铁路物流中心徐丽、乌鲁木齐机务段何志强协助报道)
9月6日,“坐着高铁看中国·见证新疆发展变迁”主题采访活动成员走进准东站,实地感受“疆煤外运”的高效运转节奏。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准东站货物发送量达107.39万吨,同比增长34.76%,完成年度计划97.6万吨的110.03%。
据介绍,准东拥有全国最大整装煤田,预测储量3900亿吨,占全国7%。作为服务煤田的关键枢纽,准东站2009年投运时仅4条到发线,经两次改造后成为拥有14条到发线的二等站,运输能力提升三倍多,日均办理车数从几百辆增至数千辆。
作为准东站串联的核心线路,乌将铁路近年来的升级改造成为“疆煤外运”提速的关键。“乌将铁路已实现从单线内燃到双线电气化的跨越式升级。”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乌鲁木齐机务段副段长马明介绍,该铁路的年货运量从2012年通车初期的100多万吨提升至1.08亿吨,日均开行列车数从10余列增至92列。效率提升背后,是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撑:机务段探索出精准装车法,“将万吨大列的装车时间从4至5小时压缩到2小时内”;乌鲁木齐铁路物流中心总会计师张杰则补充道,准东环线、乌将铁路天环线等关键装车点,“整列煤炭装车作业仅需约30分钟,效率较以往大幅提升”。
铁路高效运输离不开各部门的协同保障。乌鲁木齐工务段准东线路车间主任刘广介绍,车间负责养护94.17公里正线次维修作业,还通过创新制作打磨火花隔断帘,更好保障作业过程中人身及消防安全,并针对粉尘板结情况,在关键地段更换整体道床。乌鲁木齐铁路物流中心也持续优化运输组织,张杰提到,“今年以来,我们推广的35吨敞顶箱运输占乌将铁路煤炭发送量的92%,再加上‘三提前一平行’工作法,大幅压缩了作业时间,提升了运输效率”。
如今,乌将铁路与将淖铁路联通,畅通新疆至甘肃河西走廊通道,准东煤炭可直达东部、南部能源需求大省,为全国能源保供注入新动能。
天山深处,国道218线那拉提至巴仑台公路控制性工程艾肯隧道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在高寒高海拔环境中抢抓黄金施工期,掀起24小时不间断作业热潮。
“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全力推进隧道工程建设,力争7—8月实现出口贯通。”那巴公路第五标段负责人刘吉祥说。目前艾肯隧道各工作面正开展24小时不间断作业,400余名施工人员争分夺秒推进工程进度。
G219线温泉至霍尔果斯公路三标段施工现场,建设者坚守岗位,全力推进隧道、路基、桥梁、涵洞等工程建设。节日期间,全线余台,形成“机声轰鸣、焊花飞溅”的繁忙景象。
“‘温泉号’TBM(硬岩掘进机)昼夜不停,同时不断加强安全管控,确保施工安全。”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温霍公路项目三标段安全总监杨腾飞说,目前莫逊山隧道平行导洞累计掘进3575米,为项目如期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阿尔金山下,若羌河资源路——这条贯穿若羌工业园区与南部锂钾矿产富集区的“经济动脉”,正以每天1.5公里的摊铺速度从中间分别向阿尔金山深处和若羌县城方向延伸。
“投入300多名施工人员、90余台沥青摊铺机、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计划6月底前完成沥青摊铺施工。”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若羌河资源路项目总工程师李磊说。
作为若羌县新能源、新材料加工基地建设的关键核心配套工程,若羌河资源路总投资12.7亿元、全长98.45公里,自2022年动工,建成后将显著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完善交通网络,为若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在将淖铁路增建二线号特大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有的开挖防护桩基础,有的绑扎钢筋,有的浇筑混凝土,“施工现场7台旋挖钻机同时施工,预计6月底前完成大桥桩基施工作业任务。”该工程S3标段项目常务副经理沈自强说。别勒西1号特大桥全长4026.08米,是将淖增建二线工程一项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建设者加紧施工,为后续架梁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9月20日,新华社客户端、《中国证券报》刊发《钢铁巨龙驰骋天山南北——铁路运输提质增效助力新疆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报道了新疆铁路部门持续强化“东联西出、西引东进”运输大通道功能,为新疆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提供坚实支撑,成为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与战略保障的重要动脉。
天山脚下,钢铁巨龙驰骋不息,满载着煤炭、矿石、棉花、粮食等穿过广袤的戈壁奔赴各地。日益织密的新疆铁路网,串联起活力满满的新疆,成为当地最繁忙的物流运输通道和保障国家能源运输大动脉的关键一环。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跟随国铁集团组织的“坐着高铁看中国”系列采访活动走进新疆。记者调研获悉,新疆铁路运输不断提质增效,智能化作业助力打通“疆煤外运”通道的堵点痛点、特色旅游专列吸引八方游客、智慧口岸保障中欧班列高效通行……自1958年兰新铁路铺轨进疆以来,新疆铁路从无到有,目前运营里程已超9500公里,推动客货运输进入快速发展期,为新疆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距离乌鲁木齐200多公里的准东北站煤炭装车环线上,一列火车发出清脆鸣笛声后,缓缓驶入装车站。
准东某煤矿多式联运总经理周芳仁介绍:“煤炭从采出到外运可实现‘全过程不落地’,极大提升了运输清洁度。矿卡从露天煤矿中将煤运出,进入破碎站,经运输皮带传输到筒仓暂存,再通过传送装置进入铁路环线装车站的缓冲仓,装车出站后会喷洒抑尘剂,运抵客户后还可经集装箱直接配送入仓,全过程不落地。”
百米高的缓冲仓连着计量仓可以存300吨-500吨煤炭,犹如巨型沙漏,精准、匀速地将煤炭注入敞顶箱。“平均30分钟便可装满一列110只敞顶箱的火车,能装3500吨左右。”周芳仁说。
煤炭装车时间压缩至30分钟背后,是“双站联动”智慧装车系统的支撑。两站同时启动,从列车中部和头部同步装车,边走边装,仅需行走一半行程即可完成。
“目前,该站点每日发车20列,最大潜力达40列,为‘疆煤外运’提供强劲动能。”周芳仁说。
准东北站煤炭装车环线各站点高效运转,其紧邻着中国最大的整装煤田——预测储量达3900亿吨的准东煤田,通过乌将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将准东优质的煤炭资源,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各地,成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要能源枢纽。
“为提升运输能力、打通新疆运煤通道堵点痛点,新疆铁路部门对乌将铁路进行扩能改造,取得显著成效。”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铁路物流中心总会计师张杰介绍,乌将铁路年货运量从2021年的5648万吨跃升至2024年的1.08亿吨,日均开行列车从10余列增至92列,运力提升幅度达91.2%,其中万吨列车最多能达8列。
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铁路部门积极推广绿色高效的35吨敞顶箱运输,提升车辆循环利用效率。
周芳仁表示,随着新疆铁路煤炭保供客户范围的持续扩大,公司正利用各中转点增发运输线路,在用煤淡季,通过疆内外各中转点提前规划存煤,保量发运。
近年来,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持续提升新疆铁路的运输组织效率,释放通道能力,“疆煤外运”规模实现快速增长。2024年,“疆煤外运”量达9061万吨,较2020年增长3倍多。截至9月5日,今年乌鲁木齐局集团“疆煤外运”量完成6330.92万吨,同比增长7.76%。
喀什,地处欧亚大陆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如今,钢铁动脉不断延伸,让进出喀什更加便捷,“千里归途一日达”成为现实。
早晨8点,喀什的天还没完全亮,一列从乌鲁木齐驶来的Z6516次列车缓缓进站,这是目前乌鲁木齐到喀什唯一的全卧列车,每个包厢门都以新疆景点命名,并配有钢琴、卡拉OK的酒吧车厢,极具特色,是乌鲁木齐局集团打造的特快旅客列车。
“自2022年开通以来,该列车始终保持满员运行,采取‘夕发朝至’一站直达的模式,将乌鲁木齐至喀什1453公里的行程从20多个小时压缩至11小时30分,实现了游客‘快进慢游’喀什的愿望,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喀什车务段段长薛九龙向记者表示。
“过去从乌鲁木齐去南疆或者从和田、若羌前往北疆都需要绕行或依靠汽车。2022年和若铁路开通后,南疆形成了完整的铁路环线,便利了群众出行,显著地拉动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喀什地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喀什与其他省市地区的距离“更近了”,更多游客得以便捷抵达,体验独特的西域风情。
喀什地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忠表示,自今年7月1日起,喀什至重庆列车的开行,有效串联南疆铁路、青藏线、兰渝线三大干线,构建起横跨大西南与大西北的陆路“高速走廊”。
2012年至2024年,喀什地区年度游客从360万人次跃升至4198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亿元增长至358亿元,增幅近18倍。许多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喀什旅游经济的“蝶变”,正是新疆铁路网提质增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依托兰新高铁、兰新铁路主通道以及南北疆环线铁路的优势,铁路部门不断丰富“新东方快车”“天山号”“环塔游”等谱系化旅游产品,助力新疆旅游经济打造新的“增长极”。
9月17日,Y913次“天山号”旅游列车载着近150名游客从乌鲁木齐站启程,开启为期10天的新疆之旅。今年,铁路部门在新疆开行旅游列车超300列,其中由疆外各地开行的进疆旅游列车达240列,同比增长90.5%。
新疆铁路旅游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疆内旅游列车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0万人次,有力推动了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今年,计划开行百趟旅游专列,银发专列占全列的70%至80%。
9月1日17时,一列满载着汽车配件、电子产品、日用百货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阿拉山口国境站鸣笛启程,驶向波兰马拉舍维奇。同时,一列满载着板材、饲料等货物的中欧班列正等待入境。截至当日,阿拉山口口岸今年通行中欧班列超5000列。
“日均有20列中欧班列从这里通行,其中返程班列占三分之一。”阿拉山口国境站运转车间工作人员在调度屏幕前说。
今年前8个月,霍尔果斯和阿拉山口双口岸通行中欧班列11722列,同比增长10.4%,折射出智慧口岸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通过与海关协同推广‘智慧铁路口岸+属地快速通关’模式,出口班列最快只需20分钟就能办结全部手续。”霍尔果斯站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副主任李安康说。
“通过数字口岸系统的建设与使用,实现铁路、海关数据实时互通,实时掌握列车动态及货物放关信息,预计提升车辆周转效率超20%。”李安康说。
国铁集团数据显示,随着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不断增加,阿拉山口国境站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日益凸显。目前,经阿拉山口国境站通行的中欧班列线个国家,搭载的货物品类由最初的电子电器、日用百货拓展到商品汽车及配件、机械设备、日用百货、木材等200余种。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疆铁路与区域经济同频共振、实现了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其中,铁路网络持续完善,目前已覆盖全疆80%以上县级行政区,构建起“一轴(兰新铁路、兰新高铁主通道)、三出疆(中部兰新线、北部临哈线、南部格库线)、两环(北疆环线、南疆环线)、两对外(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的铁路网。
客运方面,年度旅客发送量从2012年的2162万人次跃升至2024年的5080万人次,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货运方面,在“疆煤外运”以及粮食、棉花、矿石、化工产品等运输需求的强劲带动下,货物发送量保持高位增长,2024年完成货运发送量2.37亿吨,较2020年增长36%。
新疆铁路持续强化“东联西出、西引东进”运输大通道功能,不仅为新疆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提供坚实支撑,更成为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与战略保障的重要动脉。
天山深处,国道218线那拉提至巴仑台公路控制性工程艾肯隧道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在高寒高海拔环境中抢抓黄金施工期,掀起24小时不间断作业热潮。
“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全力推进隧道工程建设,力争7—8月实现出口贯通。”那巴公路第五标段负责人刘吉祥说。目前艾肯隧道各工作面正开展24小时不间断作业,400余名施工人员争分夺秒推进工程进度。
G219线温泉至霍尔果斯公路三标段施工现场,建设者坚守岗位,全力推进隧道、路基、桥梁、涵洞等工程建设。节日期间,全线余台,形成“机声轰鸣、焊花飞溅”的繁忙景象。
“‘温泉号’TBM(硬岩掘进机)昼夜不停,同时不断加强安全管控,确保施工安全。”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温霍公路项目三标段安全总监杨腾飞说,目前莫逊山隧道平行导洞累计掘进3575米,为项目如期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阿尔金山下,若羌河资源路——这条贯穿若羌工业园区与南部锂钾矿产富集区的“经济动脉”,正以每天1.5公里的摊铺速度从中间分别向阿尔金山深处和若羌县城方向延伸。
“投入300多名施工人员、90余台沥青摊铺机、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计划6月底前完成沥青摊铺施工。”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若羌河资源路项目总工程师李磊说。
作为若羌县新能源、新材料加工基地建设的关键核心配套工程,若羌河资源路总投资12.7亿元、全长98.45公里,自2022年动工,建成后将显著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完善交通网络,为若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在将淖铁路增建二线号特大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有的开挖防护桩基础,有的绑扎钢筋,有的浇筑混凝土,“施工现场7台旋挖钻机同时施工,预计6月底前完成大桥桩基施工作业任务。”该工程S3标段项目常务副经理沈自强说。别勒西1号特大桥全长4026.08米,是将淖增建二线工程一项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建设者加紧施工,为后续架梁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9月9日至12日,新华社客户端刊发《坐着高铁看中国 我来到了中国最西端的车务段》、人民日报客户端刊发《南疆铁路环线运输能力不断提升 “快旅慢游”成为现实》,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全程1453公里,一站直达!》,报道了新疆铁路通过构建南疆环线大幅提升喀什交通辐射力,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铁路运营里程超9500公里,年发送旅客量从1958年70万人次增至2024年5080万人次,助力喀什2024年接待游客突破4198万、旅游收入达358亿元。服务升级与线路优化让“快旅慢游”成为现实,串联起古城风情与人文烟火。(喀什车务段王晓杰、融媒体中心协助报道)
9月7日,“坐着高铁看中国・见证新疆发展变迁”主题采访活动成员走进喀什站。一面有着喀什古城、香妃园、帕米尔高原等景点的浮雕光影墙映入眼帘,刚踏入车站的旅客,尚未开启旅程便能感受到“大美新疆”的独特风光。这座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如今正借着南疆铁路与和若铁路构建的“钢铁环线”,让文旅释放活力。
过去,从北疆往返和田、若羌等地,需绕行其他线路或依赖公路,耗时费力;2022年和若铁路正式通车后,南疆形成完整铁路环线。依托环线优势,喀什的交通辐射力有所提升。从喀什出发,旅客乘坐列车5小时可达和田、7小时可抵库车,搭乘“点对点”直达特快列车更能11小时30分“夕发朝至”乌鲁木齐。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以喀什为起点或核心站点,“快旅慢游”成为现实。喀什地区文旅局副科长米尔艾合麦提江・艾克拜尔介绍,2023年喀什仅旅游专列就接待了150列、近10万名游客,2024年全地区旅游人次更是突破4198万、旅游收入达358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10倍多和16倍。这背后是新疆铁路近70年的发展,1958年兰新铁路进疆时年发送旅客70万人次,2024年已达5080万人次,运营里程超9500公里,覆盖全疆80%以上县级行政区。
游客的“舒心旅途”,离不开铁路服务的持续升级。“带着父母来旅游,比想象中方便太多。车站里设施齐全,工作人员还主动帮忙搬行李。”来自河南的游客徐涛说。这样的体验,源于全疆以“天山雪莲”品牌推进“美化、亮化、温馨化、智能化”客运建设。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设备科科长赵晓峰介绍,乌鲁木齐、喀什等6个客流量较多车站先完成升级,通过优化进站流线、完善候车区域布局、整合自助服务设施、增设温、照智能控制系统等举措,大力推动旅客候乘环境、服务品质全面提升。据喀什车务段喀什站党总支书记崔兴龙介绍,喀什站旅客发送量从2014年的77.8万人次增至2024年的215.3万人次,增幅达176%,越来越多游客乘坐列车来到喀什。
铁路的便捷,更让喀什古城的“烟火气”触手可及。“俗话说‘南疆看人文’,我们的古城不只是景点,更是居民生活区。”喀什古城的一位讲解员笑着说,“从喀什站到古城只有4公里,有很多游客跟着旅行社导游乘火车来。他们听着古城历史,逛着百年老巷,能够感受不一样的烟火气。”米尔艾合麦提江・艾克拜尔表示,如今,喀什已建成81家A级景区(含3家5A级)、1252家旅游民宿,形成以民族风情与历史文化为特色的产业体系。而“新东方快车”“环塔游”等铁路旅游专列,更加便利旅客到喀什旅游。
随着南疆铁路环线运输能力进一步的提升,这条钢铁动脉将继续串联起喀什的风光与风情,让“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的美誉,随着滚滚车轮传向更远方。
天山深处,国道218线那拉提至巴仑台公路控制性工程艾肯隧道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在高寒高海拔环境中抢抓黄金施工期,掀起24小时不间断作业热潮。
“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全力推进隧道工程建设,力争7—8月实现出口贯通。”那巴公路第五标段负责人刘吉祥说。目前艾肯隧道各工作面正开展24小时不间断作业,400余名施工人员争分夺秒推进工程进度。
G219线温泉至霍尔果斯公路三标段施工现场,建设者坚守岗位,全力推进隧道、路基、桥梁、涵洞等工程建设。节日期间,全线余台,形成“机声轰鸣、焊花飞溅”的繁忙景象。
“‘温泉号’TBM(硬岩掘进机)昼夜不停,同时不断加强安全管控,确保施工安全。”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温霍公路项目三标段安全总监杨腾飞说,目前莫逊山隧道平行导洞累计掘进3575米,为项目如期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阿尔金山下,若羌河资源路——这条贯穿若羌工业园区与南部锂钾矿产富集区的“经济动脉”,正以每天1.5公里的摊铺速度从中间分别向阿尔金山深处和若羌县城方向延伸。
“投入300多名施工人员、90余台沥青摊铺机、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计划6月底前完成沥青摊铺施工。”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若羌河资源路项目总工程师李磊说。
作为若羌县新能源、新材料加工基地建设的关键核心配套工程,若羌河资源路总投资12.7亿元、全长98.45公里,自2022年动工,建成后将显著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完善交通网络,为若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在将淖铁路增建二线号特大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有的开挖防护桩基础,有的绑扎钢筋,有的浇筑混凝土,“施工现场7台旋挖钻机同时施工,预计6月底前完成大桥桩基施工作业任务。”该工程S3标段项目常务副经理沈自强说。别勒西1号特大桥全长4026.08米,是将淖增建二线工程一项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建设者加紧施工,为后续架梁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9月21日,新华社客户端刊发《Xinjiang Story: Chinas westernmost railway station links hinterland to wide world》《Dreams and duty at Chinas westernmost railway station》,报道了阿克陶站作为中国铁路网最西端的“沙漠边缘车站”,它不仅是南疆多民族百姓通往外界的重要窗口,更通过特色“移动巴扎”列车带动农产品销售和文化交流,从象征现代化的“钢铁巨兽”成长为促进发展、承载温情的民生纽带,见证了新疆铁路的延伸与边疆地区的繁荣。(喀什车务段王晓杰协助报道)
天山深处,国道218线那拉提至巴仑台公路控制性工程艾肯隧道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在高寒高海拔环境中抢抓黄金施工期,掀起24小时不间断作业热潮。
“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全力推进隧道工程建设,力争7—8月实现出口贯通。”那巴公路第五标段负责人刘吉祥说。目前艾肯隧道各工作面正开展24小时不间断作业,400余名施工人员争分夺秒推进工程进度。
G219线温泉至霍尔果斯公路三标段施工现场,建设者坚守岗位,全力推进隧道、路基、桥梁、涵洞等工程建设。节日期间,全线余台,形成“机声轰鸣、焊花飞溅”的繁忙景象。
“‘温泉号’TBM(硬岩掘进机)昼夜不停,同时不断加强安全管控,确保施工安全。”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温霍公路项目三标段安全总监杨腾飞说,目前莫逊山隧道平行导洞累计掘进3575米,为项目如期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阿尔金山下,若羌河资源路——这条贯穿若羌工业园区与南部锂钾矿产富集区的“经济动脉”,正以每天1.5公里的摊铺速度从中间分别向阿尔金山深处和若羌县城方向延伸。
“投入300多名施工人员、90余台沥青摊铺机、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计划6月底前完成沥青摊铺施工。”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若羌河资源路项目总工程师李磊说。
作为若羌县新能源、新材料加工基地建设的关键核心配套工程,若羌河资源路总投资12.7亿元、全长98.45公里,自2022年动工,建成后将显著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完善交通网络,为若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在将淖铁路增建二线号特大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有的开挖防护桩基础,有的绑扎钢筋,有的浇筑混凝土,“施工现场7台旋挖钻机同时施工,预计6月底前完成大桥桩基施工作业任务。”该工程S3标段项目常务副经理沈自强说。别勒西1号特大桥全长4026.08米,是将淖增建二线工程一项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建设者加紧施工,为后续架梁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9月15日,《科技日报》刊登《滚滚“乌金”出天山 能源通道启新篇》,《中国煤炭报》刊登《准东煤炭“走”乌将出天山》,报道了新疆铁路通过智能化装车站实现煤炭高效精准装载,依托乌将铁路双线改造等扩能措施,年运量跃升至1.08亿吨,为能源保供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核心运输保障。(乌鲁木齐铁路物流中心徐丽协助报道)
初秋,阳光酷热。在新疆准东煤田铁路装车站,伴随着下方精准走位的敞顶箱,滚滚“乌金”裹挟着升腾的热浪,从筒仓经空中廊道倾泻入车厢。现场喷淋系统自动开启,将激起的煤灰瞬间“控制”……9月6日,记者随“坐着高铁看中国”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全国最大的整装煤田,这里智能铁路装车站表现“沉稳”、运转“丝滑”,煤炭装车与运输实现煤不落地、厂不起尘、车不超载。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新疆煤炭资源丰富,预测储量约占全国预测总储量的40%,肩负着能源保供重任。70年来,随着兰新铁路、临哈铁路、格库铁路相继通车,三条进出疆通道逐渐成型,为煤炭运输打下牢固的基础。数据显示,2024年,疆煤外运量达9061万吨,较2020年增长3倍多。截至9月5日,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今年疆煤外运量完成6330.92万吨,同比增长7.76%。
“丝滑”装车,离不开“最强大脑”。“一只空敞顶箱载重32吨左右、自重2.5吨。”不到30分钟,一列由55辆敞顶箱组成的运煤专列从准东站天环线快速驶过。与此同时,车号识别扫描设备和智能识别设备启动,完成对全部车辆信息的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自动装车系统中。
“大宗煤炭装车,最关键的是装载量要精准。”准东某煤矿企业多式联运负责人告诉记者,运输单位怕多装,一旦超载存在安全隐患;运煤企业怕少装,数量短缺意味着经济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铁路装车站加装计量仓等装车控制模块、质量检测模块,让一只空敞顶箱从入线到装满,重量误差可以控制在200公斤以内。
不仅装得快,还要拉得稳。乌北至将军庙铁路(以下简称乌将铁路)是准东煤田主运输通道。此前,乌将铁路只是一条铁路支线年正式通车运营,作为单线铁路,运量不大,通车初期年货运发送量为100多万吨。2022年,乌将铁路实现“支线变主干”,不仅牵引的机车由内燃变为电力,而且行驶的线路由单线变成双线……一系列扩能改造举措后,乌将铁路运力越来越稳,日装车从每天20多对,提升至80对以上,最高开行100对,相当于每天有29万余吨煤炭运往天山南北及甘肃、青海、云贵川等地。
如今,乌将铁路年货运量从5648万吨跃升至1.08亿吨,成为新疆煤炭运输的核心通道,更成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要能源动脉。这条跨越戈壁的铁路,正把新疆煤炭运输的故事,写进流动的中国。
天山深处,国道218线那拉提至巴仑台公路控制性工程艾肯隧道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在高寒高海拔环境中抢抓黄金施工期,掀起24小时不间断作业热潮。
“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全力推进隧道工程建设,力争7—8月实现出口贯通。”那巴公路第五标段负责人刘吉祥说。目前艾肯隧道各工作面正开展24小时不间断作业,400余名施工人员争分夺秒推进工程进度。
G219线温泉至霍尔果斯公路三标段施工现场,建设者坚守岗位,全力推进隧道、路基、桥梁、涵洞等工程建设。节日期间,全线余台,形成“机声轰鸣、焊花飞溅”的繁忙景象。
“‘温泉号’TBM(硬岩掘进机)昼夜不停,同时不断加强安全管控,确保施工安全。”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温霍公路项目三标段安全总监杨腾飞说,目前莫逊山隧道平行导洞累计掘进3575米,为项目如期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阿尔金山下,若羌河资源路——这条贯穿若羌工业园区与南部锂钾矿产富集区的“经济动脉”,正以每天1.5公里的摊铺速度从中间分别向阿尔金山深处和若羌县城方向延伸。
“投入300多名施工人员、90余台沥青摊铺机、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计划6月底前完成沥青摊铺施工。”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若羌河资源路项目总工程师李磊说。
作为若羌县新能源、新材料加工基地建设的关键核心配套工程,若羌河资源路总投资12.7亿元、全长98.45公里,自2022年动工,建成后将显著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完善交通网络,为若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在将淖铁路增建二线号特大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有的开挖防护桩基础,有的绑扎钢筋,有的浇筑混凝土,“施工现场7台旋挖钻机同时施工,预计6月底前完成大桥桩基施工作业任务。”该工程S3标段项目常务副经理沈自强说。别勒西1号特大桥全长4026.08米,是将淖增建二线工程一项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建设者加紧施工,为后续架梁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9月12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新疆广播电视台、石榴云/新疆日报、工人时报微信公众平台刊登《关爱特殊群体旅客 新疆铁路部门推出车票优惠政策》,报道了报道了新疆铁路优化特殊群体购票优惠措施,开设绿色通道、加强客流引导,今年秋季已运送学生近40万人次,全面提升服务品质。(乌鲁木齐站陶令伟、融媒体中心协助报道)
9月12日,记者从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铁路部门为不断提升学生、儿童、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残疾消防救援人员等特殊群体旅客出行体验,采取进一步优化计价规则、推出购票优惠措施、加强特殊群体旅客出行服务等方式,全力提升铁路运输服务品质。
针对当前学生旅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新疆铁路部门落实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总体部署,推进学生旅客购票出行优惠措施,学生旅客每学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4次单程优惠票可随时使用,优惠区间可根据家庭居住地至学校所在地调整设置,动车组列车学生优惠票适用范围扩大至二等座、一等座和卧铺各席别,计价规则调整为按执行票价7.5折计算。学生旅客购票出行更加灵活方便,得到更多实惠。
据了解,今年大中专院校秋季开学铁路运输期为8月5日至9月15日,新疆铁路部门预计运送学生旅客42万人次。为保障学生旅客出行,铁路部门结合学生购票提前预约的新变化,以及学生返校客流由乡镇、县市向学校所在地集中的“分散乘车、集中到达”等特点,根据预约购票大数据分析,科学增加运力投放,全力做好学生返校票额保障。截至目前,已受理学生预约购票需求10.4万张,运送学生旅客近40万人次。同时,新疆铁路部门与乌鲁木齐以及南北疆铁路沿途地区教育部门保持密切对接联系,开辟绿色进、出站通道,并在进出站口、乘降扶梯、站台等关键处所增派工作人员,加强学生旅客引导,全力确保学生团体旅客安全顺利乘车。
此外,铁路部门还对儿童、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残疾消防救援人员等旅客购票优惠措施进一步优化,动车组列车优惠(待)票价计算基础由公布票价改为执行票价,优惠下限为公布票价的4折,同时优化调整动车组列车儿童票相应席别的优惠幅度。以上学生、儿童、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残疾消防救援人员等特殊群体旅客的优惠车票已于9月6日开始发售。
目前,旅客可通过铁路12306网站、客户端、微信等渠道查询,或关注各地铁路部门发布的动态信息。
9月12日,记者从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铁路部门为不断提升学生、儿童、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残疾消防救援人员等特殊群体旅客出行体验,采取进一步优化计价规则、推出购票优惠措施、加强特殊群体旅客出行服务等方式,全力提升铁路运输服务品质。
针对当前学生旅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新疆铁路部门落实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总体部署,推进学生旅客购票出行优惠措施,学生旅客每学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4次单程优惠票可随时使用,优惠区间可根据家庭居住地至学校所在地调整设置,动车组列车学生优惠票适用范围扩大至二等座、一等座和卧铺各席别,计价规则调整为按执行票价7.5折计算。学生旅客购票出行更加灵活方便,得到更多实惠。
据了解,今年大中专院校秋季开学铁路运输期为8月5日至9月15日,新疆铁路部门预计运送学生旅客42万人次。为保障学生旅客出行,铁路部门结合学生购票提前预约的新变化,以及学生返校客流由乡镇、县市向学校所在地集中的“分散乘车、集中到达”等特点,根据预约购票大数据分析,科学增加运力投放,全力做好学生返校票额保障。截至目前,已受理学生预约购票需求10.4万张,运送学生旅客近40万人次。同时,新疆铁路部门与乌鲁木齐以及南北疆铁路沿途地区教育部门保持密切对接联系,开辟绿色进、出站通道,并在进出站口、乘降扶梯、站台等关键处所增派工作人员,加强学生旅客引导,全力确保学生团体旅客安全顺利乘车。
此外,铁路部门还对儿童、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残疾消防救援人员等旅客购票优惠措施进一步优化,动车组列车优惠(待)票价计算基础由公布票价改为执行票价,优惠下限为公布票价的4折,同时优化调整动车组列车儿童票相应席别的优惠幅度。以上学生、儿童、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残疾消防救援人员等特殊群体旅客的优惠车票已于9月6日开始发售。
目前,旅客可通过铁路12306网站、客户端、微信等渠道查询,或关注各地铁路部门发布的动态信息。
天山深处,国道218线那拉提至巴仑台公路控制性工程艾肯隧道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在高寒高海拔环境中抢抓黄金施工期,掀起24小时不间断作业热潮。
“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全力推进隧道工程建设,力争7—8月实现出口贯通。”那巴公路第五标段负责人刘吉祥说。目前艾肯隧道各工作面正开展24小时不间断作业,400余名施工人员争分夺秒推进工程进度。
G219线温泉至霍尔果斯公路三标段施工现场,建设者坚守岗位,全力推进隧道、路基、桥梁、涵洞等工程建设。节日期间,全线余台,形成“机声轰鸣、焊花飞溅”的繁忙景象。
“‘温泉号’TBM(硬岩掘进机)昼夜不停,同时不断加强安全管控,确保施工安全。”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温霍公路项目三标段安全总监杨腾飞说,目前莫逊山隧道平行导洞累计掘进3575米,为项目如期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阿尔金山下,若羌河资源路——这条贯穿若羌工业园区与南部锂钾矿产富集区的“经济动脉”,正以每天1.5公里的摊铺速度从中间分别向阿尔金山深处和若羌县城方向延伸。
“投入300多名施工人员、90余台沥青摊铺机、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计划6月底前完成沥青摊铺施工。”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若羌河资源路项目总工程师李磊说。
作为若羌县新能源、新材料加工基地建设的关键核心配套工程,若羌河资源路总投资12.7亿元、全长98.45公里,自2022年动工,建成后将显著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完善交通网络,为若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在将淖铁路增建二线号特大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有的开挖防护桩基础,有的绑扎钢筋,有的浇筑混凝土,“施工现场7台旋挖钻机同时施工,预计6月底前完成大桥桩基施工作业任务。”该工程S3标段项目常务副经理沈自强说。别勒西1号特大桥全长4026.08米,是将淖增建二线工程一项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建设者加紧施工,为后续架梁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9月10日,央视新闻客户端刊登《兰新线上三代人 六十载超越与传承》,报道了新疆铁路首批动车司机陈鑫,他们一家三代都是火车司机,以他的视角见证了新疆铁路的他亲历了新疆铁路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巨变。如今,哈密至乌鲁木齐最快只需2.5小时,兰新铁路年客运量已突破3000万人次。(乌鲁木齐机务段何志强协助报道)
9月12日,新华社客户端刊发《震撼!小汽车排队“下火车”出国去!》,报道了中国制造的新能源小汽车正在通过公铁联运的方式走出国门,出口到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在新疆铁路喀什铁路货场,这里有超过20万平方米的作业场所,两条卸车线辆小汽车。未来,中国铁路将不断发挥运输优势,助力国产汽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库尔勒铁路物流中心银曼菲协助报道)
9月11日,《工人日报》刊登《新疆铁路工会持续提升职工幸福感 从诉求入手改善职工生活品质》,报道了今年以来,新疆铁路工会从职工诉求入手,在增加职工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持续发力,让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集团公司工会白云协助报道)
开展民主恳谈会、推进“送健康到一线”活动、实施“温馨宿舍”建设……今年以来,新疆铁路工会从职工诉求入手,在增加职工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持续发力,让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据悉,新疆铁路工会组织实施“民主恳谈会提质行动”,推动职工诉求由“单向传达”转向“双向互动”,将职工的诉求落实到行动中;通过“帮扶热线”解释解答、协调处理职工各类意见和诉求58件,接办率达到100%;开展职工健康维护工作,建立560人的健康管理员队伍,职工健康休养累计有40批1840人参与;持续推进“送健康到一线”活动,为一线职工开展健康讲座和现场义诊32场次,受益职工1580余人。
与此同时,新疆铁路工会不断提升职工食堂品质,连续3年举办“寻舌尖美味、享幸福餐桌”职工线上厨艺大赛;实施“温馨宿舍”建设,为铁路沿线职工宿舍发放床品“三件套”18700件,安装更新空调1296台;深化全民健身活动,全局文体场馆面向广大职工、家属、离退休职工免费开放,累计服务职工及家属15.8万人次。
此外,新疆铁路工会还举办“会聚良缘·相约乌铁”等交友联谊活动70场次,累计参与青年职工1582人;为30对新人举办了“铁路载同心·丝路系良缘”集体婚礼。
天山深处,国道218线那拉提至巴仑台公路控制性工程艾肯隧道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在高寒高海拔环境中抢抓黄金施工期,掀起24小时不间断作业热潮。
“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全力推进隧道工程建设,力争7—8月实现出口贯通。”那巴公路第五标段负责人刘吉祥说。目前艾肯隧道各工作面正开展24小时不间断作业,400余名施工人员争分夺秒推进工程进度。
G219线温泉至霍尔果斯公路三标段施工现场,建设者坚守岗位,全力推进隧道、路基、桥梁、涵洞等工程建设。节日期间,全线余台,形成“机声轰鸣、焊花飞溅”的繁忙景象。
“‘温泉号’TBM(硬岩掘进机)昼夜不停,同时不断加强安全管控,确保施工安全。”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温霍公路项目三标段安全总监杨腾飞说,目前莫逊山隧道平行导洞累计掘进3575米,为项目如期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阿尔金山下,若羌河资源路——这条贯穿若羌工业园区与南部锂钾矿产富集区的“经济动脉”,正以每天1.5公里的摊铺速度从中间分别向阿尔金山深处和若羌县城方向延伸。
“投入300多名施工人员、90余台沥青摊铺机、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计划6月底前完成沥青摊铺施工。”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若羌河资源路项目总工程师李磊说。
作为若羌县新能源、新材料加工基地建设的关键核心配套工程,若羌河资源路总投资12.7亿元、全长98.45公里,自2022年动工,建成后将显著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完善交通网络,为若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在将淖铁路增建二线号特大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有的开挖防护桩基础,有的绑扎钢筋,有的浇筑混凝土,“施工现场7台旋挖钻机同时施工,预计6月底前完成大桥桩基施工作业任务。”该工程S3标段项目常务副经理沈自强说。别勒西1号特大桥全长4026.08米,是将淖增建二线工程一项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建设者加紧施工,为后续架梁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9月14日,石榴云/新疆日报刊登《“见证新疆70年”系列微纪录片丨我在新疆开火车》,报道了新疆铁路从1958年零的突破至今的发展历程,路网里程达9557公里,机车历经蒸汽、内燃、电力到动车的升级,2024年旅客发送量突破5000万人次,并从全国路网末梢跃升为中欧班列核心通道,成为亚欧大陆枢纽。
自治区成立之初,兰新铁路正加紧建设,铁轨尚未铺进新疆,新疆境内尚无一寸铁路。直至1958年10月,兰新铁路铺轨到红柳河,才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1962年12月9日,兰新铁路铺轨至乌鲁木齐,兰新铁路全线贯通。
此后,以兰新铁路为起点,新疆的铁路跨天山、越戈壁、穿大漠、攀高原,不断向四面八方延伸,并由线及网,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可坐上火车。
铁轨在延伸,车型也在发生着变化。与全国铁路的发展脉络同步,新疆铁路机车也先后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再到高铁和动车的发展变迁。
本期微纪录片,就带您走近三位火车司机,听他们讲述在新疆开火车的故事。他们分别是——宇文贵生,从蒸汽机车的煤烟缭绕到内燃机车的轰鸣,他亲历了铁路运输从艰辛起步到进入内燃机时代;蔡骏,他见证了内燃机车向电力机车、动车的转型,感受到从机控到智控的变革;王慧峰,如今的他正驾驶着 “复兴号” 驰骋,体验着智能化时代的 “中国速度”。
9557公里钢轨网络纵横交错在天山南北,从蒸汽机车的烟气滚滚,到高铁动车的风驰电掣;从全国铁路网末梢,到中欧班列占全国五成以上的开放前沿,边疆正崛起为亚欧大陆的“核心枢纽”。
2024年,新疆铁路旅客发送量首次突破5000万人次,丝路古道从未如此人畅其行。铁轨所向,是发展的脉动,更是新疆拥抱未来、走向繁荣的壮阔通途。
自治区成立之初,兰新铁路正加紧建设,铁轨尚未铺进新疆,新疆境内尚无一寸铁路。直至1958年10月,兰新铁路铺轨到红柳河,才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1962年12月9日,兰新铁路铺轨至乌鲁木齐,兰新铁路全线贯通。
此后,以兰新铁路为起点,新疆的铁路跨天山、越戈壁、穿大漠、攀高原,不断向四面八方延伸,并由线及网,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可坐上火车。
铁轨在延伸,车型也在发生着变化。与全国铁路的发展脉络同步,新疆铁路机车也先后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再到高铁和动车的发展变迁。
本期微纪录片,就带您走近三位火车司机,听他们讲述在新疆开火车的故事。他们分别是——宇文贵生,从蒸汽机车的煤烟缭绕到内燃机车的轰鸣,他亲历了铁路运输从艰辛起步到进入内燃机时代;蔡骏,他见证了内燃机车向电力机车、动车的转型,感受到从机控到智控的变革;王慧峰,如今的他正驾驶着 “复兴号” 驰骋,体验着智能化时代的 “中国速度”。
9557公里钢轨网络纵横交错在天山南北,从蒸汽机车的烟气滚滚,到高铁动车的风驰电掣;从全国铁路网末梢,到中欧班列占全国五成以上的开放前沿,边疆正崛起为亚欧大陆的“核心枢纽”。
2024年,新疆铁路旅客发送量首次突破5000万人次,丝路古道从未如此人畅其行。铁轨所向,是发展的脉动,更是新疆拥抱未来、走向繁荣的壮阔通途。
阿尔金山下,若羌河资源路——这条贯穿若羌工业园区与南部锂钾矿产富集区的“经济动脉”,正以每天1.5公里的摊铺速度从中间分别向阿尔金山深处和若羌县城方向延伸。
“投入300多名施工人员、90余台沥青摊铺机、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计划6月底前完成沥青摊铺施工。”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若羌河资源路项目总工程师李磊说。
作为若羌县新能源、新材料加工基地建设的关键核心配套工程,若羌河资源路总投资12.7亿元、全长98.45公里,自2022年动工,建成后将显著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完善交通网络,为若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在将淖铁路增建二线号特大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有的开挖防护桩基础,有的绑扎钢筋,有的浇筑混凝土,“施工现场7台旋挖钻机同时施工,预计6月底前完成大桥桩基施工作业任务。”该工程S3标段项目常务副经理沈自强说。别勒西1号特大桥全长4026.08米,是将淖增建二线工程一项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建设者加紧施工,为后续架梁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9月8日至13日,《新疆日报》、新疆日报石榴云客户端、新疆广播电视台“新疆新闻联播”栏目刊发《前8月新疆铁路口岸通行班列同比增长10.4%》,报道了目前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班列线个城市和地区;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通行班列线个省区市,通达德国、波兰等21个国家。(霍尔果斯站杨利业、阿拉山口站郑鑫协助报道)
近年以来,新疆铁路部门先后实施完成霍尔果斯站场及换装场、兰新铁路精河至阿拉山口增建二线等项目,进一步释放中欧班列西通道能力。同时,协调哈萨克斯坦铁路部门同步对其口岸及后方通道开展扩能改造,持续提高中欧班列运输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口岸交接效率。
新疆铁路部门会同海关联合攻坚,实施“智慧铁路口岸+属地快速通关”、进出口货物查验信息共享等系列改革,通过“关、铁、企”三方同步优化作业流程,减少单证打印、人工传递等7个作业环节,压缩口岸通行时间1—6小时,进一步推动了进出口货物运输降本提质增效,更加有力保障口岸高效畅通。并加强与边检的联合检查机制,协调边检优化执勤查检时间及流程,充分利用信息化交互共享措施,大幅压缩查检时间,提升通关效率。
前8个月,阿拉山口、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各项生产指标增势强劲,其中口岸过货完成2089万吨、同比增长10.7%,货物品类由最初的电子电器、日用百货,发展至目前涵盖新能源汽车、数码产品、工业机械及配件、化工品、食品等200余种。
天山深处,国道218线那拉提至巴仑台公路控制性工程艾肯隧道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在高寒高海拔环境中抢抓黄金施工期,掀起24小时不间断作业热潮。
“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全力推进隧道工程建设,力争7—8月实现出口贯通。”那巴公路第五标段负责人刘吉祥说。目前艾肯隧道各工作面正开展24小时不间断作业,400余名施工人员争分夺秒推进工程进度。
G219线温泉至霍尔果斯公路三标段施工现场,建设者坚守岗位,全力推进隧道、路基、桥梁、涵洞等工程建设。节日期间,全线余台,形成“机声轰鸣、焊花飞溅”的繁忙景象。
“‘温泉号’TBM(硬岩掘进机)昼夜不停,同时不断加强安全管控,确保施工安全。”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温霍公路项目三标段安全总监杨腾飞说,目前莫逊山隧道平行导洞累计掘进3575米,为项目如期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阿尔金山下,若羌河资源路——这条贯穿若羌工业园区与南部锂钾矿产富集区的“经济动脉”,正以每天1.5公里的摊铺速度从中间分别向阿尔金山深处和若羌县城方向延伸。
“投入300多名施工人员、90余台沥青摊铺机、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计划6月底前完成沥青摊铺施工。”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若羌河资源路项目总工程师李磊说。
作为若羌县新能源、新材料加工基地建设的关键核心配套工程,若羌河资源路总投资12.7亿元、全长98.45公里,自2022年动工,建成后将显著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完善交通网络,为若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在将淖铁路增建二线号特大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有的开挖防护桩基础,有的绑扎钢筋,有的浇筑混凝土,“施工现场7台旋挖钻机同时施工,预计6月底前完成大桥桩基施工作业任务。”该工程S3标段项目常务副经理沈自强说。别勒西1号特大桥全长4026.08米,是将淖增建二线工程一项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建设者加紧施工,为后续架梁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9月17日,石榴云/新疆日报刊登《视频丨《照片里的新疆》⑩从蒸汽机到“复兴号”》,报道了新疆铁路自1962年兰新铁路贯通以来,机车动力从蒸汽机车、内燃机。
本文由:IM电竞,IM电子竞技,IM电竞官网提供